湖南法治報訊(通訊員 李彥思)?在大數據時代,“大數據殺熟”“信息迷之泄露”“APP 偷聽” 等侵犯個人信息、隱私的現象層出不窮,讓人民群眾倍感焦慮。近日,慈利縣人民檢察院辦理了兩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案件。
案例一:掃碼 “一元購” 背后的信息泄露危機。2023 年 3 月,童某在做 app “地推拉新” 時,發現無需下載 app 自行注冊,將電話號碼發送到地推注冊群中即有專人負責注冊且能獲得報酬,于是組建微信群并找來老鄉張某某、賀某某夫妻,教他們利用 “地推” 獲取號碼發送注冊。2023 年 8 月,張某某、賀某某前往江埡、許家坊、陽和等鄉鎮的農貿市場趕集 “擺攤”,以 “掃碼免費送!一元免費領!” 為噱頭,宣傳下載 “抖音”“京東商城” APP 可一元換購攤上任意商品,吸引路人參與,趁機將被害人手機號碼及驗證碼發送到童某某的微信群里供他人注冊新賬號。檢察機關以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罪對童某判處有期徒刑八個月,緩刑一年二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二萬元;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對張某某、賀某某判處有期徒刑八個月,緩刑一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二萬元。
案例二:物流園 “內鬼” 與 “消失” 的快遞。2022 年 12 月,被告人石某上網時看到有人出價收購快遞單,便和老鄉張某在物流園揀貨工作時趁機偷拍快遞單,后石某被辭退仍讓張某繼續偷拍。石某將張某偷拍的快遞單整理后,把包含快遞客戶姓名、住址、電話的信息打包出賣給他人獲利,直至 2023 年 3 月初被物流園負責人發現時,已偷拍快遞單 5 萬余張,涉及個人信息共計 41962 條。慈利縣人民法院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對石某某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三千元。
慈利縣人民檢察院通過對這兩起案件的辦理,有力打擊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行為,為保護公民個人信息安全筑牢了法律防線。
責編:王輝
一審:曾金春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